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徐彥

生卒、籍貫、里居皆無資料可考的徐彥,之所以能夠留名青史,是因為他替《春秋公羊傳》做有疏文,即《春秋公羊傳》。此書,原在史書中被載錄的總數為三十卷,但清代乾隆武英殿校勘本作廿八卷,所以之後的《四庫全書》也就延續作廿八卷。然而,若不知道生卒、里居,徐彥的名字怎會平白無故地被流傳下來?那是因為在宋代《崇文總目》一書裡,著錄著《春秋公羊疏》「無撰者名氏」、「或語謂『或云徐彥傳』」。也就是說,《崇文總目》說《春秋公羊疏》歷來都沒有署上作者的名字,但據口耳流傳,道是作者有可能會是一個名叫「徐彥」的人作的;自此之後,《公羊疏》的作者姓氏為「徐」,就這麼普遍流行起來。
      但是,既然此人的名字是因《公羊疏》文相關,那麼藉由考察疏文的文字風格、行文理路,或許可以知道,作者究竟活動於何時。因此,有了兩派說法出現:其一,董逌《廣川藏書志》認為《春秋公羊疏》應成書於「唐德宗貞元──唐穆宗長慶(785-824)之後」。清代大學者紀昀也贊同這個說法,因為他們都認為《公羊疏》的文風比較接近唐末時期文體。而另一種說法,是清人王鳴盛、阮元認為的「六朝人」所作,也是因為疏文的風格不與唐人相同,而較偏向六朝時之文風。當然,因為都是沒有實質證據的揣度之詞,也只能僅做參考之用,不能直接確信。
      不過,也就承襲六朝人的說法,王鳴盛認為:「徐彥」其實就是北朝時的「徐遵明」。徐遵明,字子判,北魏末時開始傳授經學,長達二十年,學生人數破萬人,全國沒有不尊仰其名的。徐遵明傳授的《周易》、《尚書》與三《禮》,皆以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的注解、說法為宗主。而在《春秋》經部份,則傳授服虔注解的《左氏傳》,徐遵明書寫的三十卷《春秋義章》,也與公羊學無關。畢竟,在北朝時,要學習《春秋》經,普遍流行的風氣都是從服虔注解、杜預注解的《左氏傳》起手,而非《公》、《穀》二傳。
      若姑且不論作者,僅就《春秋公羊疏》內文本身來看,其推崇公羊,而黜斥左氏,褒揚何休,而貶抑杜預,宣揚孔子「受命作《春秋》」、「為漢制法」的觀點,皆足見漢代今文經學的強烈風格。所以,也就有學者得出「《公羊疏》成書於南北朝之前」的看法。但是無論如何,單就《公羊疏》本身來看,《疏》文的目的,即在詮解何休所作的《春秋公羊解詁》,因此「暢曉何休之《注》意」、「存前代經師之說」,即為徐《疏》的真正價值。若未有徐彥作《公羊疏》,那麼「春秋公羊」之學,極有可能早已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。今天,我們還談徐彥的原因,即是因其篤守、疏通之功,保存了南北朝經說的資料,更於《公羊》學正快衰敗之時,義無反顧地一肩扛起了學術傳承之重擔。

撰稿人:陳讚華
網站滿意度調整